2024年9月12日,在中国城乡发展国际交流协会举办的“2024中国城乡发展论坛”上,中国城乡发展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林家彬主持发布协会课题报告《以现代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报告简要回顾了农业农村服务业的演进历程,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1年:是农业农村服务业萌芽和形成时期。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农业农村服务业从无到有,萌芽和成形。第二阶段,1992-2006 年:农业农村服务业体制机制转型提升时期。党的十四大以后,国家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基层供销社逐渐退出,社会化服务组织兴起。第三阶段,2007-2016 年:以2007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为标志,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成为重点方向,农业农村服务业框架逐步成型和成熟。第四阶段,2017 年后: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农业农村服务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针对当前农业农村服务业面临的问题,报告从农业生产托管、农业科技服务、农村养老服务和乡村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四个重点领域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一是支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不断拓宽拓深,鼓励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高效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托管与经营规模适配度,不断消除农业生产托管产业发展中的障碍。二是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服务县域集成作用,加快培育市场化农业科技服务主体,不断拓展农业科技服务范围和内容。三是以机制创新激发公办养老机构活力,扶持农村民办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以社区集中促进农村互助养老发展,不断优化完善国家对农村养老的支持手段,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广覆盖、低成本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四是完善乡村服务人才各项机制,创新乡村服务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乡村服务人才引进机制,建立乡村服务人才评价机制,优化乡村服务人才激励机制。